北京伊德诺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Eternity Technologies Ltd.
联系电话
EN
86-10-8416-4736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航空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2019-08-12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提出的要求,到2022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航空职业教育特色发展道路越来越受到院校、企业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重视”北京伊德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伊德诺)总经理衡芳表示:“产教融合是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校企协同育人的迫切需要,也是职业教育院校对接航空产业链和建立完善专业体系的基础”。
聚焦航空产业链发展变化及人才需求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体系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根本基础。
职业教育院校要紧盯航空产业链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适时梳理专业体系,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跟我们合作的职业教育院校基本上都根据实际情况新增了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管理、通用航空等二级学院”伊德诺总经理衡芳进一步解释道:“特别是有一些院校和我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合作,依据区域航空产业的规划和部署,我们和院校共同开发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航空遥测与技术测量专业等航空新专业,这提高了院校服务航空产业的能力和水平,也促进了院校招生和就业的质量和规模”。
其中,不少职业教育院校逐步扩展服务方向,由主要服务于民航逐步扩展到服务通航领域,并根据通用航空领域的发展需求持续开发新专业、明确部分专业退出机制,规范更加针对航空产业链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的专业建设,形成较为完善、服务能力强及航空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院校服务航空产业(特别是通用航空领域)的能力和水平。
构建交流平台,强化校企对话,打破信息壁垒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条件。
“在我们服务的职业教育院校中,我们发现不少院校积极加入并融入诸如中国航空学会、航空教职委等航空行业组织,与航空产业、企业共谋航空产业发展、建设等相关问题,增进了解、互通信息、共赢发展”伊德诺总经理衡芳表示:“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推动下,借助我们服务过的三百余家通航企业及在航空产业链上的资源,部分职业教育院校有针对的和一些航空企业建立了‘一对一’交流与合作平台,诸如职业教育院校在航空企业设立‘就业实习基地’和航空企业在职业教育院校建立‘人才培训基地’等,共同加强交流,推动合作”。
创建服务平台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
“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我们与职业教育院校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包括合作共建和合作共营等方式。其中合作共建为院校出资主导,我们提供专业的成套航空职业教育资源和解决方案输出,包括教学教具的供应、师资的培养、资质的申请以及就业实习等。而合作共营则由我们和院校共同出资合作,从学科建立、招生教学、就业实习等全过程的深入合作。”伊德诺总经理衡芳表示:“其中特别值得一提,基于我们在航空产业链的资源和洞察,我们和部分职业教育院校正在探索‘企校双师联合’合作模式,院校的教师同时也是航空企业的工程师,航空企业的工程师兼任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使人才培养融入航空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
“除此之外,我们也极力为职业教育院校对接优质航空产业基地(园)合作共建众创空间”伊德诺总经理衡芳表示。在航空产业基地孵化器中联合共建“职院众创空间”,这进一步加强航空产学研合作,促进院校的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搭建航空双创平台,不仅为航空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而且助推了院校的“双创”教育改革。
创新合作机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
“在与我们合作的职业教育院校中,有不少院校十分重视,并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团队(或部门),以负责与航空企业对接的一系列工作”伊德诺总经理衡芳透露道。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在院校中设立航空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和在航空企业中设立院校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当然,也有一些职业教育院校直接将航空企业引入到学校中,形成“校企共建、人才共育、共享共赢”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院校通过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进一步提高了航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不少职业教育院校正在大力开发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借助我们服务超过300家的通航企业和在航空产业链上的资源,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合作院校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发展,为院校‘牵线搭桥’,不断推进院校在校外的实践实习基地落地”伊德诺总经理衡芳表示。这不仅提升了院校培养航空人才的质量和满足了航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提升,更有利于整个航空产业的长期发展。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2018年12月12日在深圳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加强民用航空的人才培训、培养工作,预计在未来几年中,中国民航将汇集各方力量,投入超过500亿元,用于民航高校建设、科研院所建设以及科教创新平台建设。总之,为了满足新时代航空人才培养的需求,促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未来航空职业教育的关键和必然发展之路。